以宪法为“紧箍咒”,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干部
发布日期:2025-11-17
浏览量:148664
廉公深度调查 李小平
“宪法是党员干部的紧箍咒”,这一形象表述深刻揭示了宪法对权力运行的核心约束价值——它绝非束缚担当作为的“枷锁”,而是规范权力边界、守护人民利益、筑牢政治底线的“定海神针”。党员干部唯有将宪法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方能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真正践行“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”的根本宗旨。

一、宪法为何是党员干部的“紧箍咒”?
1、权力的“边界线”
宪法明确“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”,党员干部的权力本质是人民的“责任委托”而非个人特权。它既赋予履职尽责的法定权限,更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,任何越权、违宪行为都是对人民授权的背离,必然受到制约追责,这与“紧箍咒”约束违规的特性高度契合。
2、廉洁的“防护网”
宪法确立“依法治国”原则,要求公职人员必须在法治范围内活动,从源头遏制“以权代法、徇私枉法”空间。如同“防护网”一般,它在党员干部面临贪欲诱惑时及时警醒,让滥用职权的行为无处遁形,守护政治生命与清正底色。
3、为民的“指南针”
宪法的核心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,党员干部践行宪法,就是要将“尊重和保障人权”作为工作出发点。它时刻提醒权力行使必须以服务人民为方向,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将被“紧箍咒”警示纠正,确保为民初心不偏移。
二、党员干部如何“时刻铭记践行宪法”?
1、思想上:筑牢宪法信仰的“精神堤坝”
深入学习宪法文本与核心精神,明晰“权力来自人民、受制于宪法”的根本逻辑,树立“宪法至上”理念。以宪法为镜定期检视言行,杜绝“权大于法”的错误思想,从内心深处敬畏宪法、尊崇宪法。
2、行动上:践行宪法要求的“实践准则”
依法履职:决策、执行、监督各环节严守法治底线,杜绝“拍脑袋决策”“越权审批”,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运行;
为民用权:将公民权利保障转化为具体举措,推动民生政策落地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,让宪法“人民性”落地生根;
接受监督:主动置身纪检监察、人大监督、群众监督之下,做到“阳光用权”,防止权力失控。
3、责任上:扛起宪法守护的“政治担当”
带头维护宪法权威,对违宪行为敢于“亮剑”,坚决反对特权思想与现象;积极普及宪法知识,推动形成“尊宪、学宪、守宪、用宪”的社会氛围;将宪法遵守纳入自我考核与述职,以自我约束推动工作提质增效。
三、铭记宪法: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
宪法不是“一时提醒”,而是“终身紧箍咒”。无论身处关键岗位还是基层一线,无论面对重大考验还是日常琐事,党员干部都必须以宪法为标尺衡量言行。唯有将宪法精神融入血脉、化为行动自觉,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、在权力诱惑前坚守底线,真正做到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。
“紧箍咒”的真谛是“约束违规、守护正道”,宪法对党员干部的约束,本质是守护党的形象、人民的利益与国家长治久安。党员干部当以宪法为遵循,时刻铭记、终身践行,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,以清正廉洁、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,交出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。
【审稿:阿渊】
上一篇 : 湖南涟源这起民事执行案件,“执行和解”条件已经很成熟
下一篇:没有了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