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政策快递 善法良治 民生动态 案件曝光 普法宣传 社会调查 市场调查 接访服务 法治访谈 视频举报
首页 > 民生动态

【良文锐评】“班晓娟被撤”与“特权思想清零”

发布日期:2025-08-30 浏览量:35612 

在教育与学术的净土,公平与公正应是最基本的准则,可北京科技大学班晓娟的一系列操作,却将特权的黑手伸向了神圣的学术殿堂,公然践踏规则,挑战大众的底线。如今,班晓娟被撤职,这一事件绝不能仅以个体的惩处告终,而应成为全社会向特权思想宣战、追求“特权思想清零”的重要契机。

班晓娟身为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,本应是学术规范的捍卫者、教育公平的守护者,却为了侄女董袭莹的个人私利,彻底丧失了原则。2019年,她通过不正当手段,打通关节,为董袭莹伪造成绩单,帮助其获取北京协和医学院“4+4”试点班的报名资格。这一行为,不仅是对招生规则的公然破坏,更是对那些寒窗苦读、凭真才实学竞争的学子们的巨大不公。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学生,都期望在公平的赛道上竞争,而班晓娟的做法,让特权凌驾于努力之上,让本应公平的教育选拔沦为一场家族权力运作的闹剧。

如果说伪造成绩单是对入学资格的亵渎,那么2023年她安排团队教师为董袭莹抄袭论文提供便利,则是对学术精神的致命伤害。学术研究,是人类探索真理、追求进步的崇高事业,需要的是严谨、诚实与创新。可班晓娟却无视学术道德,默许甚至协助侄女剽窃他人成果,让学术的神圣之地充斥着腐败与虚假。这种行为,不仅损害了被抄袭者的权益,更破坏了整个学术生态,让学术界的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。

如今,班晓娟受到留党察看一年、撤职处分,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并调离教师岗位的处罚。这一处分,彰显了相关部门整治学术腐败、打击特权行为的决心,但我们绝不能仅仅满足于此。班晓娟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在社会的各个角落,特权思想仍然或明或暗地存在着。它可能表现为某些官员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不当利益,可能是在就业、升学等关键环节中,有背景的人凭借关系轻松上位,也可能是在资源分配时,特权阶层优先获取优质资源,而普通民众只能望洋兴叹。

特权思想的危害是全方位的。它破坏社会公平正义,让努力变得廉价,让奋斗失去意义,严重挫伤民众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信任。它侵蚀社会的价值观,让人们不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,转而寻求不正当的捷径,从而引发社会风气的恶化。它还损害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公信力,让民众对规则和制度失去信心,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
要实现“特权思想清零”,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发力。在制度层面,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和制约机制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对于教育、就业、资源分配等关键领域,要完善规则,堵塞漏洞,确保公平公正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,让特权行为无处遁形,一旦发现,严惩不贷。在思想层面,要加强对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的教育,弘扬公平、公正、法治的价值观,让特权思想成为人人喊打的“过街老鼠”。对于手握权力的人,要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,让他们明白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,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

“班晓娟被撤”是一个警示,也是一个开始。我们不能让这一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,而要以此为契机,向特权思想发起全面进攻。只有实现“特权思想清零”,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平、正义、和谐,每一个人的梦想才能在公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。

作者:张良文

【审稿:阿渊】


上一篇 : 【良文观察】赵长鹏“8•27”讲了啥?